试想一下,你的孩子无论晴天雨雪,都在户外午睡、吃饭、游戏......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?然而,这个源自北欧的育儿理念正在法国生根发芽,里昂即将迎来法国首个100%露天托儿所!
就在今年9月,名为"Souris en Herbe"(青草中的小老鼠)的社区托儿所将在里昂一座公园内正式开业。这里将接收20名幼儿,他们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度过每一天。
紧随其后,2026年初,里昂市政府也将开设一家同类型的公立露天托儿所,而第三个项目正在酝酿中,可能会落户在著名的金头公园。短短两年内,里昂将增加60个这样特殊的托位。
这些孩子将成为法国托儿系统的"先行者",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户外活动,与四季亲密接触。
当然,安全总是第一位的——每个托儿所都配备了高脚木屋,里面有遮阳设施和风扇,以应对极端天气。室内空间约100平方米,包括用餐区、清洁区和员工休息室。
"给孩子接触大自然这件事,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达成了共识。"法国Label Vie协会主席克莱尔·格罗洛说。的确,法国《儿童保育全国宪章》也明确提出要让孩子与自然建立联系,帮助他们"充满信心地成长"。
这股露天育儿风潮其实早已席卷欧洲。
在遥远的苏格兰,早在2006年,凯西·巴赫就创办了英国第一家露天幼儿园"秘密花园"。那里的孩子们穿着防水裤和雨靴,即使在零下六度的天气里,也能愉快地在森林里玩耍。他们学会辨认橡树和桦树的区别,认识有毒的蘑菇和紫罗兰。
"孩子们对天气根本不在意,"巴赫说,"是我们大人想象他们会不舒服。这是一种文化偏见。"
巴黎一家半露天托儿所的园长瓦莱丽·罗伊,在过去15年里亲眼见证了大自然的魔力。
"刚开始工作时,我看到被关在室内的孩子变得焦躁不安,甚至带有攻击性。这种生活节奏对他们来说太不自然了。"
受北欧国家启发,她开始探索以自然为中心的教育模式,北欧国家有一句谚语,没有坏天气,只有错误的服装。
"在户外,孩子们观察鸟儿,触摸树叶,他们发展出精细的运动能力,对身体和空间有更好的感知,词汇量增加,更懂得合作,还笑得更多!"
研究表明,露天托儿所的好处是显著的:增强认知、运动和情感发展;提高免疫力;改善专注力和睡眠质量;培养生态意识。"我们观察到疾病减少了,过敏现象也明显下降。"格罗洛指出。
最意外的收获是,这种模式不仅让孩子受益,连教育工作者都变得更放松、更有团队精神,工作也更有成就感。
当然,100%露天也面临一些挑战。"关键是要有真正的自然环境,而不是塑料玩具,"格罗洛强调,"我们需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。"罗伊则认为,理想的比例应该是"80%户外,20%室内",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。
比如,极端天气下的舒适度问题,或是给小婴儿换尿布的便利性,都需要考虑。
家长们的反应如何呢?40岁的医生克斯蒂·莱森斯就非常支持这种教育方式:"现在儿童肥胖是个大问题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们待在室内太久了。"她认为现代社会过度保护孩子,"没人希望孩子受伤,但他们必须在尽可能安全的环境中学会成长。"
平面设计师凯蒂·康诺利更是有切身体会,她的两个儿子弗雷迪和马格努斯比较过普通托儿所和露天托儿所后,明显更喜欢后者。
"传统托儿所户外空间太小,他们总感到受限。但在露天托儿所,他们会兴奋地带回蘑菇标本或玫瑰果项链,滔滔不绝地讲述一天的冒险。最重要的是,这种环境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。说来奇怪,即使一整天都在下雨,他们回家后却从不抱怨天气。"
随着里昂的先行尝试,法国的育儿理念正在悄然改变。也许不久的将来,"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成长"将不再是一个激进的想法,而是一种主流选择。毕竟,正如罗伊所说:"我们正在培养不一样的成年人——他们将带着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尊重长大。"
亲爱的读者,如果你的城市也开设这样的露天托儿所,你会让孩子去体验吗?也许,是时候重新思考我们对"安全"和"舒适"的定义了。大自然,或许才是孩子们最好的课堂?
发布于:上海